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民俗

上海人越来越钟情于艺术?

时间:2008-10-27 16:10:16 来源:中国艺术投资网 编辑:中国艺术投资网 阅读: 手机版


上海当代艺术展上的参展作品

  股票、房地产、艺术品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投资体系。前两者已经伴随着改革开放走过了二十年左右的春秋,成为国内发达城市老百姓关系到切身利益的经济体系。虽然艺术品名义上也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开放,但是实际情况是它离人民的距离还仅仅停留在和解放初一样的观赏和被观赏之间。更遗憾的是,实际去观赏的主要观众群还基本停留在专业领域和学术界。

  2008年绝对是中国艺术界的丰收之年,2008艺术北京、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南京三年展、2008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2008上海艺术博览会、798艺术节、宋庄艺术节等等活动的成功举办,似乎预示着一个欣欣向荣的艺术春天就要到来。但是细心的分析家发现,今年艺术北京的观众和成交量的人均成交金额,远高于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还有一个就是上海双年展的日观众流量远远高于南京三年展。

  除去作品的质量和城市人口问题不谈,似乎今年的上海当代艺术市场在发生着“倒退”。首先是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上作品成交数量的增加和总成交金额的萎缩,对比艺术北京作品总成交量萎缩但是成交金额的坚挺,似乎让前者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但是艺术北京的门可罗雀、冷冷清清的现场和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的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上海双年展和南京三年展上,笔者在此不谈作品的好坏,我们仅仅从观众出发。南京的观众数量实在不敢恭维,不过作为第一次举办以年为概念的大展览,我们也不能过多的去苛求什么,但是观众现场还是显示出了很高的素养。大家都很文明的欣赏着一件又一件作品,也许还是因为观众本身的原因。但是每天都排几十米长队的上海双年展似乎就没那么优雅了。首先是国外艺术家罗曼·昂达克,提出撤出其作品《测量宇宙》。原因首先要来说说作品的表现形式,这个作品是让观众排队,由工作人员为其在一个指定的房间内测量身高,之后再为其将身高数据记录在这个房间的墙上,并在后面写上这位观众的名字。本来艺术家是希望观众由此和作品发生互动。但是由于观众实在是太多了,每天都排着长龙等着,有部分观众就自己拿起了笔,自己测量,然后自己写上名字。到最后情况越发的混乱,许多名人和领袖的名字也纷纷登上了作品的白墙。艺术家在得知情况后愤然提出撤出作品,之后展馆现场就留下了一道警戒护栏和一个空荡荡的房间。随后在网络和媒体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是观众素质差,有的说首先作品就是抄袭上届测量体重,这个老外只是把记录体重改为了记录身高,也有的说因为国外城市没那么多人来看展览,美术馆人员安排上没考虑到这点。事情似乎到了一个混乱的境地。


上海当代艺术展上的参展作品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4、5年以前,似乎那时的上海观众都很文明,懂得如何去看待作品。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素质似乎并没有随之增长。似乎媒体的报道更喜欢以谴责和曝光来作为主要路线,但是他们集体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上海市民对艺术的关注度到了一个历史的最高点!同时这种热情在中国现在好像还没有哪个城市可以与之相抗衡。我们看到上海美术馆在自己的一个观众抽查中显示其中,“第一次”看上海双年展的约占总人数的58%;对展览的内容表示“基本理解”的约占50%,表示“不太懂”的约占25%,表示能够“完全理解”占7%。也有不到1%的表示“完全不懂”;49%的受访者表示,本次双年展“比较好”,21%的受访者认为“很好”,28%的受访者觉得“一般”。同时观众中高中或高中以下学历观众达到15%。这一切都默默地显示,观众在走向平民和低学历人群。以前这样的展览几乎是看不到圈外人士。

  同样伴随并首先落幕的08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也向人们预示着一个艺术的平民化和真正市场化的时代开始慢慢的向我们走来。其背后的原因我认为应该归功于上海市市政府这十多年来所做的全民艺术素养的推广。我们往往喜欢把提高全民艺术热情和素养的责任推给美术馆,歌剧院,音乐厅,画廊等机构,而往往忽视了更有传播力和公信力的媒体。我们国家的电视、电台等都是政府扶持的,他们对待艺术的态度会更深层次的影响当地群众的审美观。当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还为看不懂抽象绘画而烦恼的时候,现在的装置、行为、影像、多媒体等都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反倒更快的接受了。媒体在这上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品,但是电视制作人的视角决定了观众思维的走向。我看到许多地方报道艺术新闻特别喜欢让他们和价格挂钩,总希望以作品价格为标题来引导观众,而不是以艺术家和作品为出发点来剖析。在这方面北京和上海的电视制作人的功底之深,让我赞叹,他们真正为提高整个观众艺术素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上海地方政府这些年对艺术的投入和包容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冒了许多天下之大不为的探索和研究。细数每年的点滴积累,上海市政府也是循序渐进的,从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个展,到摩尔个展,到琉璃艺术展再到2000年开始举办的两年一度的双年展等等,是一点一滴的引领了艺术走向现代、走向观众。同时电视媒体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最早的新闻和专题报道,到今年刚刚开播的上海艺术人文频道,都在向世人显示这座城市艺术已经摆上了生活日程上。

  一个城市的艺术发展、一个国家的艺术振兴,仅靠几个美术馆,歌剧院,艺术中心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政府和媒体强有力的支持,只有他们的队伍艺术素质上去了,人民的整体艺术素质才能跟上,反之则亦然。本人认为上海艺术界最近看上去的一些坏事,其实是一个好兆头,它将对整个地区整体的艺术市场的真正繁荣起到重要作用。一个真正艺术市场的春天,一个多层次艺术品收藏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