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风  古风图片

北京·今天 798

时间:2008-07-29 10:24:08 来源:中国艺术投资网 编辑:中国艺术投资网 阅读: 手机版


798已经成为北京的艺术地标

  798艺术家打造北京创意产业基地

  商业化能促进当代艺术的繁荣,在这里繁荣之后,艺术家也应该离开这里。纯粹的艺术家就是应在僻静的环境中进行创作。

  远处,几个工人零零散散扛着电缆线走在烈日下。高耸的烟囱,生锈的铜管。只不过昨天无线电器厂里的重点设备,今天成了798这座当代艺术社区里的重要装饰。

  提及798,不得不先说718。

  50年代初,东德援助华北无线电联合厂(718厂)谈判成功。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工程之一,718的建址选在北京大山子。

  60年代,政治风云突变,718联合厂建制撤销,重新划分为706厂、707厂、718厂、797厂、751 厂,以及798厂。

  2000年底,以798为首的6家工厂重新组合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为配合当时的大山子地区规划改造,七星集团将部分产业迁出,并将闲置下来的厂房出租。

  798的厂院,因为“园区有序的规划,交通便利,颇具‘包豪斯’建筑风格”,从而吸引了大批艺术机构、艺术家们前来租用,渐而汇集了画廓、设计室、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等大量艺术元素,成为著名的798艺术区。

  2008年1月,798艺术区入选北京奥运期间6大游览景点之一。

  这里的建筑岂止是漂亮

  798流传着一个笑话:

  有一小撮艺术家,自称房客,到了798租房,主人要赚房钱,且签下合同。忽一日,房客造反,说房子是文化遗产,要保护,要成立艺术区。主人愤怒欲赶走房客,引起纠纷,谁知房客理直气壮,搅弄是非,反客为主,一下子成名,成为7 98。

  “嗬嗬,”听完这个笑话,陈文波的笑挂在了嘴边。他那140平米的工作室,试图保持废弃厂房的味道,几件简单的家具好像没有填补空间,反而使其更空旷了。

  陈文波不是这个笑话的热心传递者,但他确实是798早期入住的“房客”之一。

  他沉呤片刻后,说:“选择来798可以说是自发的,也可以说是偶然。”

  1999年,深为艺术评论家栗宪庭策划的“酚苯乙烯”展和画家邱志杰策划的“后感性”展所震撼的陈文波,辞去公职,毅然北上成为北漂艺术家中的一员。

  在花家地,中央美术学院附近的一套楼房内,他与张晓刚、马六明、邱志杰等人比邻作画。两年后,楼房的狭窄视野不再能满足他们的创作需求,于是“大家开始在附近找房子。很快发现了对外出租的798。我们就觉得这个早年由德国人设计的工厂,漂亮大方,而且租金便宜,每平米六毛钱,周边生活成本也很适合我们。我们就进来了。”

  “漂亮?”798里AT咖啡厅前,黄锐一直戴着长年不变的墨镜,神情分明写着“岂止”两字。

  首次发现798,黄锐用了一个词:“鬼使神差。”

  “朋友带我进来的时候,里面特别黑,当时应该是在早春。晚上6点,有一点微光,从很脏的窗户里透进厂房内,周围全是土,几台旧机器。那一刻,我觉得就像做梦一样。这种房子的弧度我特别喜欢,最美好的曲线都是弧形的。”

  进入这个空间,他说自己“毫无选择”。

反馈